教授課程

大學層級

  • 傳播與社會:傳播學系一年級必修之三學分課程,課程目的在於幫助學習者,發展洞察媒體本質的認知與批判(critical)或思辨思考技巧。透過價值澄清的過程,使學習者能近用、分析、評估各種媒介資訊,培育具有思辨分析、團隊合作、關懷弱勢、服務社會、尊重生命及終身學習的教育與傳播人才。
  • 社會心理學:傳播學系一年級選修課程,本課程除了社會心理學相關理論之教授外,由於是專為傳播學系開設的社會心理學課程,利用理論分析與重新撰寫報導的練習為課程的一部分。以作業的方式協助修課學生引用社會心理學的觀點或理論理解社會或分析社會現象。
  • 人際傳播學:傳播學系二年級選修之三學分課程,課程內容除了人際傳播相關理論的介紹,尚配合授課內容舉行專題探討,藉著闡明社會人際互動的關係,使學生對各式人際關係更加深入了解。修畢本課程,期望 學生能將所學運用結合於人際互動關係上,增益其對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之瞭解、掌握與預測。本課程的成果為讓學生利用所學之人際傳播之學理,完成一以人際傳播理論為基礎之書寫。
  • 性別與傳播:傳播學系二年級選修課程。本課程教導學生在既知的文化與社會中,以人際與媒體為主軸,重新加以性別的視點觀察並分析,試圖尋找出人類生活方式的多樣性與可能性。本課程期末作業為報導文學,協助參與課程的學生以性別的觀點出發,練習採訪與寫作。本課程希望透過報導文學的練習方式,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目的在於培養具有性別敏感度,關懷社會之傳播人才。
  • 健康訊息設計:傳播學系二年級選修課程。本課程之內容將分成三個面向︰「健康行為的理解」、「健康訊息的設計」、「健康專案的企劃」。本課程由兩位老師共同授課,課程前半的教學目標在協助同學認識健康行為與行為改變之學理,應用健康行為學理於健康訊息產製,培養從事健康傳播的實務能力。課程的後半在於協助同學利用前半所習得的學理,以健康產業為領域,完成一份行銷企劃書,並實際設計及製作平面訊息內容,以利相關產業的就業。
  • 畢業製作:傳播學系三下與四下必修課程,本組歡迎對性別研究有興趣的同學選修,作品可選擇性別相關議題宣導、論文、專題等形式。透過與學生的面談,協助其完成畢業作品,以利就業或升學。
  • 傳播法律與倫理:傳播學系大四上選修課程,由四位老師共同授課。本課程根據各講師的專長,探討假新聞與報導隱私權,著作權法,網路使用與廣告行銷等相關議題之法律與倫理。
  • 傳播學概論:慈濟大學不分年級之通識教育社會學群課程,本課程以傳播學中之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學為主軸。課程的目的除了在於使學生瞭解傳播學的基本概念外,更希望學生修畢後能利用所學之理論,解讀日常之傳播情境,以使之對傳播學有更深層的了解。本課程內容涵蓋傳播學簡介、大眾傳播與社會、廣告與消費、網際網路與人際傳播、性別與傳播、慈濟傳播等議題。
  • 性別平等議題解析:慈濟大學不分年級之通識教育社會學群課程,本課程以現代社會重要議題為核心,由性別的角度出發授課。目的在於使學生對性別平等議題有初步的認識,並對當代台灣社會性別議題現況有基礎的瞭解。使學生認識目前台灣性別研究學者及其研究內容,協助學生跨越性別的藩籬,反思僵化性別權力關係。最終目標在於促進兩性平權社會的建立。

國中小媒介素養種子教師培訓

  • 媒體素養教育教案設計:本課程首先介紹媒體素養教育的方針、並說明媒介素養的定義與核心概念。藉由電視與兒童議題的解說,引導參與課程者思考親子共視的優點與問題點。之後透過新聞報導、圖片、小說內容等文本分析,及網路人際互動的規範,建議國中小教師可實施之教案。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或性霸凌調查知能培訓

  •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危機處理與媒體公關:課程內容包含校園性騷擾與性侵害事件的新聞價值、媒體對性侵害事件之報導保護被害人之處理原則與罰責、校園危機處理之媒體溝通模式、與媒體互動的原則、新聞記者撰寫新聞稿原則等。
  •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基本概念及相關法規案例研討:課程內容包含校園性平事件通報原則與調查過程事實認定之概念。本課程透過耳熟能詳之校園性平事件,透過案例研討,增進參與課程之國中小教師對校園性平事件之處理知能。
  • 相關議題專書導讀:研讀材料為周典芳(2008)。性別與人際溝通。溝通交際學(魯曙明編)。218-235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透過本篇文章的導讀,強化課程參與者之性別意識。